- 地區
- 湖北省
- 武漢
- 宜昌
- 黃石
- 襄陽
- 十堰
- 荊州
- 荊門
- 鄂州
- 名人
- 神龍架
- 孝感
- 黃岡
- 咸寧
- 隨州
- 仙桃
- 潛江
- 天門
- 恩施
葉公超(1904年10月20日—1981年11月20日),男,出生于江西九江,191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1920年赴美國留學,獲麻省赫斯特大學學士學位。后復轉赴英國,1924年獲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離英后,再赴法國巴黎大學研究院研究。1926年歸國,任北京大學英文系講師。1927年春參與創辦新月書店;同年任暨南大學外國文學系主任、圖書館館長,并兼吳淞中國公學英國文學教授。1929年任清華大學外國文學系教授。1935年復任北京大學英文系講師。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1938年5月,任西南聯合大學外國文學系主任。1941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國際宣傳處駐馬來亞專員。1942年2月,回國至重慶。后奉委為中央宣傳部國際宣傳處駐倫敦辦事處處長,1946年返國。1947年3月,任國民政府外交部參事兼歐洲司司長;7月任外交部常務次長;12月任慶賀緬甸獨立特使。1949年1月,任外交部政務次長,3月代理部務;5月任外交部部長。
葉公超后去臺灣。1950年2月,任臺灣國民黨當局“行政機構”政務委員兼“外事部門”部長;5月兼“僑務辦委員會”委員長;8月任出席聯合國第五屆大會首席全權代表;同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1952年9月至1957年8月,連任出席聯合國第七、九、十一、十二屆大會首席會議代表。1954年5月,任“行政機構”政務委員兼“外事部門部長”。1958年8月,調任“駐美國全權大使”。1961年11月免職,復任“行政機構”政務委員。1962年秋,任故宮、中央兩博物院常務理事。1965年12月,任臺北故宮博物院管委會常委。1978年聘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資政。1981年11月20日病逝于臺北榮民總醫院。終年77歲。著有《介紹中國》《中國古代文化生活》《英國文學中之社會原動力》《葉公超散文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