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密善,(公元51年10月24日—公元96年9月18日),原名提圖斯·弗拉維烏斯·多米提安努斯(Titus Flavius Domitianus),圖密善(Domitian),又譯作多米提安。羅馬帝國第十一位皇帝,弗拉維王朝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公元81年9月13日,羅馬帝國皇帝,圖密善之兄提圖斯去世,遂被近衛軍宣布為皇帝。在位期間,圖密善改革羅馬貨幣,并發起了大規模的建筑計劃以重建被破壞的羅馬城市,從而進一步活躍、發展了經濟;又在日耳曼黑森林地區修建日耳曼長城,鞏固了帝國的邊境防御。他主導了對不列顛和達契亞的戰爭,羅馬將領阿古利可拉取得了格勞皮烏斯山戰役的勝利,成功將羅馬勢力擴展至蘇格蘭,同時穩固了對已征服地區的統治;然而在征服達契亞的戰爭中卻兩次失利。圖密善的統治表現出強大的威權主義和專制主義特征,在其治下,宗教、軍事和文化的宣傳均助長了對皇帝的崇拜;此外,圖密善通過自我任命為終身監察官的方式,試圖控制公眾和個人的行為及道德。因此,圖密善受到人民和軍隊的歡迎與尊敬,但被羅馬元老院視為專橫獨裁的暴君。
公元96年9月18日,圖密善在一場陰謀中被刺殺,終年44歲,宣告了弗拉維王朝的終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