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幸運信息網 > 群英薈萃 > 李秋紅

李秋紅:民建雞西市委主委

李秋紅

  李秋紅,女,漢族,1970年9月出生,她從1991年上班到2022年3月在城建戰線工作,任民建雞西市委主委。工作中,她是同志們心目中的佼佼者,多次獲得省市的表彰獎勵。生活中,所有熟悉她的人都對她交口稱贊,她是鄰里稱頌的名副其實的“好兒媳”,曾被雞西市總工會授予市十佳敬老標兵。她的家庭非常和睦,曾有公婆、姨婆三位老人和她同時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她一直做到了百善孝為先。在與老人生活的20多年里,老人想吃啥,都會馬上給買回來,婆婆喜歡喝營養快線和吃蛋黃派,這些東西家里從來都沒斷過。每逢公婆、姨婆(婆婆的姐姐)生日和年節,她都會親自下廚準備一桌豐盛的佳肴,讓親屬們與老人同樂。二十七年如一日,承擔著照顧老人的重擔,既把三位老人當作長輩去敬重,又像對待孩子一樣去關愛,她用無私付出譜寫了動人的親情樂章,繪就了敬老孝親的感人畫卷。

  大愛暖心,不辭辛苦照顧病中公公

  1993年,李秋紅與愛人結婚,婚后第二年,公公腦出血偏癱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義無反顧的與公婆搬到一塊兒,不離不棄的照顧公公十三年一直到去世。當時公公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需要別人來處理,她從第一次面對尷尬難為情,到后來處之泰然,其間的艱難歷程始終埋藏在心間。她堅持每天為公婆準備可口的飯菜,洗衣、料理家務,同時,白天還要投入到工作中。周六、周天休息日與愛人推著輪椅帶公公出去散散心。李秋紅的丈夫曾經也是一名城建建設者,工作很忙,經常值夜班,當時兒子很小,晚上李秋紅就背著孩子為公婆做飯,兒子耳濡目染,很小就知道給爺爺倒尿罐。公公人生最后的半年時間里經常住院,她不論白天多忙,晚上都親自陪護送飯,陪老人平和安心地度過了最后時光。

  溫情貼心,別無二致用心照顧姨婆

  李秋紅姨婆終身未婚,70多歲時也來到她家,與其共同居住,生活了15年直至辭世。當時面對三位老人,家里真的時時上演“鍋碗瓢盆”交響曲,吃喝拉撒睡之外,三位老人還經;ハ嘀g鬧起“小矛盾”,這時她還要逐個去做工作,讓他們彼此消氣、和好,有時深更半夜也要去處理這臨時的“工作任務”。2016年姨婆病重,正趕上她在市采沉區工作指揮部承擔民生工程建設任務,晚上經;丶液芡,但不論多晚,她都要把老人第二天的飯菜準備好,做到工作家庭兩不誤。姨婆住院期間,每天晚上她都去陪護,有一次落枕了,脖子抬起來都費勁,但她依舊堅持白天上班,晚上陪護。在姨婆辭世前一天晚上,她和愛人一夜未眠地陪伴,讓一個無兒無女的老人沒有感到孤單和寂寞。

  用心交心,日常凡事順著摯愛婆婆

  婆婆經營著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糧油店,以此為樂,并熱衷于拾廢品,面對這種現狀,她知道婆婆面對生病的公公,脾氣不好,只有去她的小店空間才能尋求到一絲快樂,盡管幾次勸婆婆放棄她不肯,也只有順從了,時不時還要幫她推著獨輪小車去賣廢品讓她舒心。婆婆也逢人就夸李秋紅,“這是我的老姑娘”。婆婆人生最后幾年患了小腦萎縮,由于記憶力減退嚴重,晚上婆婆總去門外摸摸她拾回來的廢品還在不在,每晚就要十多次,只要婆婆出去,李秋紅馬上就得起來在門鏡中觀察其動向,以免下樓走丟。生活總有遺憾,婆婆在2020年疫情初期突然離世,而此時恰逢李秋紅在外地,由于疫情無法返回,陪伴了婆婆27年,最后沒有送上最后一程,這是永遠留在她心中的痛。

  面對周圍同事和朋友的好評,李秋紅總是說,“生活是平淡的,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我只是默默的陪伴和守護。有人說我很偉大,實際上我并沒有做什么偉大的事情,只是面對困境時,我沒選擇逃避,而是默默的陪伴和守護!

李秋紅相關資訊:

  • 2022年龍江好人
  • 猜你感興趣

    李姓名人

    群英薈萃

    同年(1970年)出生的名人

    本網站收集的部分內容均為各種已公開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或用戶投稿。本站僅提供一個展示交流、弘揚正能量的平臺。
    如發現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04-2022 幸運信息網 www.atlasrevolu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2021018505號-1
    五月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