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區
- 湖北省
- 武漢
- 宜昌
- 黃石
- 襄陽
- 十堰
- 荊州
- 荊門
- 鄂州
- 名人
- 神龍架
- 孝感
- 黃岡
- 咸寧
- 隨州
- 仙桃
- 潛江
- 天門
- 恩施
他2010年工作即到蘭渝鐵路項目。蘭渝胡麻嶺隧道開挖屬“國內罕見、世界難題”,國外隧道專家認為最后的173米隧道“不可能”挖通。但他勤奮學習,刻苦攻關,百折不撓,創新突破,父子兩代人奮斗堅守八年,他與團隊不斷摸索和創新,最終解決世界級地質難題,胡麻嶺隧道順利貫通。其事跡被20多家主流媒體刊播,被譽為新時代“愚公”。
事跡詳情:
夏荔,男,1987年出生,中共黨員,2010年畢業于湖北黃石理工學院,本科學歷,工程師,現任中國鐵建中鐵十九局集團蘭渝鐵路胡麻嶺隧道2#斜井總工程師。他勤奮上進,奮斗堅守,用八年青春,為攻克“國內罕見、世界難題”的蘭渝鐵路胡麻嶺隧道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被媒體譽為新時代“愚公”。
胡麻嶺隧道地處黃土高原,隧道全長13.6km,是蘭渝鐵路最后貫通的一條隧道,2009年開工建設,因胡麻嶺的山體是比面粉還要細的砂子構成,是目前施工隧道所能遇到的最弱地質,隧道開挖過程中隨時有可能出現變形,塌方,甚至造成人員傷亡。最后的173米整整挖掘了6年,即使各國的隧道專家們用各種理論來說明著“人類不可能在這種地質中挖隧道”。
夏荔,大學一畢業就到蘭渝鐵路項目。他的父親是鐵道兵,身為“鐵二代”,憑著“爭口氣”、“不服輸”的精神,更是憑著鐵道兵精神“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他,主動請纓,查閱了大量資料,潛心研究,繪制圖表,反復論證,終于確定了洞內、洞外降水相結合的方法。在洞內采取超前水平真空降水和重力式負壓深井降水;在洞外采取地表深井降水。在洞內經過近15天的反復實驗,于2012年7月1日,第一根降水管順利抽出清水,同時在洞外實施地表深井降水,使隧道降水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隧道的巖層松軟全是粉細砂,他想辦法往巖層里打化學藥水,固化圍巖,隧道的巖層里有水,他就想辦法抽水,排水,隧道開鑿過程中穩定性差,他還研究出了一種“九宮格”的方式挖掘隧道,把一個大的作業面,分成九個小的作業面,就像平時吃的九格火鍋擴大二三十倍,扣在隧道上,每個格子里有一個作業小分隊在那挖隧道。他想盡了一切辦法,終于有了成效,隧道以每月5米的開挖速度龜速前行,雖然慢,但是畢竟是在前進,隧道在他和團隊成員的努力下一寸一寸的延伸。他常說“世界難題是挺難的,但是我們中國人靠自己的力量,一定能把這道難題解開!”
2016年,國內外專家再次來到胡麻嶺時對于隧道開挖取得實質性突破給予了高度贊譽。他的《雙側壁九步人工開挖方法》、《流塑狀泥砂圍巖超前真空降水裝置》、《雙液回退劈裂注漿系統》、《一種地表降水深井洗井裝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八年時間,他大膽創新,孜孜以學,刻苦攻關,任勞任怨,帶領團隊研究了多種施工技術,最終帶領團隊于2017年6月份實現全隧貫通。
夏荔常說:“一個國家想要走出自己的通途,自己的事情還需要自己來解決,這胡麻嶺隧道的苦也只有中國人能吃!睘榱斯タ撕閹X的技術難題和保證施工,八年時間回家次數屈指可數,加起來不到1個月。他始終堅持跟班作業,在洞內查看施工方案實施情況,解決所遇到的施工和技術難題,并與其他技術人員一道共同研討,尋找最佳解決方案。為了搶開挖進度,在“雙側壁九步人工開挖”的基礎,他提出“平行小導洞超前開挖”,在給降水班組提供有效降水時間的同時,保證開挖和降水兩不誤,為保施工進度嬴得了時間。
夏荔不僅白天堅持跟班作業,夜間也必須進洞查看,有時在洞內連續工作24小時以上。夏荔既是一個對工作高度負責的人,也是一個克服困難,敢打硬拼的人。2015年12月,由于地處高原,風力較大,且寒風刺骨,不慎患了重感冒,高燒42度,且久燒不退,嗓子也說不出話來,領導讓他在室內休息或住院治療,可他只吃點藥,始終堅守在施工一線。
作為一名黨員,夏荔不僅要履職盡責,更加注重和樹立黨員形象。黨員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或間接、部分或全部的影響到身邊同志的工作激情。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平時的工作中,他不斷堅持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黨的理論豐富自己,樹立牢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以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鞭策自己,發揮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圍的同志,讓“黨員”這一光榮稱號在他身上閃耀發光。
八年來,夏荔從一名普通學員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充分體現出勤學上進,奮斗堅守,不懈追夢的時代精神。他先后參加企業內、系統內和中國鐵路總公司行業內三輪巡回演講,他的事跡深深影響、教育和引導著數十萬青年,成為青年身邊的“網紅”和成長的“導航”。其事跡先后在新華網,人民網,工人日報,《輝煌中國》、《我是演說家》等20多家媒體刊發(播出),較好地弘揚了社會和企業正能量,為新時代青年樹立了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