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峰,女,1966年3月出生,蕪湖市灣沚區紅楊鎮周橋村村民。
家住周橋的馮媛媛5歲時母親離家出走,與父親相依為命。為彌補馮媛媛缺少的母愛,15年來嬸嬸王秀峰把馮媛媛當作親生女兒一般照顧?晌萋┢赀B夜雨,2018年馮媛媛的父親查出癌癥,彌留之際,父親將馮媛媛托付給了王秀峰,王秀峰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將未成年的馮媛媛接到自己家撫養。此時的王秀峰家中,還有一個患慢性病無法干重體力活的丈夫。毫無血緣關系的王秀峰扛起兩個家庭的重任,將馮媛媛視如己出,用母愛鐫刻承諾,為她撐起一把保護傘。
家庭變故,孩子變得孤苦伶仃
馮媛媛的母親是一個遠嫁而來的貴州姑娘,有精神問題。在馮媛媛5歲時,她帶著3歲年幼的妹妹便一走了之,不知去向。馮媛媛母親的離家出走,給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當頭一棒,馮媛媛變得孤苦伶仃,馮媛媛的父親馮北林既要當爸,又要當媽。為了拉扯孩子長大,馮北林只能外出打工賺錢,時常無法照顧孩子。身為鄰居,又是嬸嬸的王秀峰將這對父女的窘境看在眼里。為了幫襯馮北林一把,王秀峰做出了一個的決定,毅然決然地把年幼的馮媛媛接到自己身邊來。雖然王秀峰家并不寬綽,但她還是給馮媛媛安排了一間房間居住,每天給她換洗衣服,給她做可口的飯菜。就這樣,王秀峰如同媽媽般陪伴馮媛媛11個春秋。
天有不測風云,在馮媛媛16歲時,正值壯年的馮北林,突患癌癥,無法出去工作,全家僅靠他的低保支撐。為了治療馮北林的病,王秀峰一家耗盡家財還外欠五萬多元債務要還。他們不僅提供資金上的支持,更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盡心盡力。
馮北林化療期間,馮媛媛正處在高考的關鍵時刻,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王秀峰夫婦主動承擔起了照顧馮北林的重任,他們一邊輪流為病床上的馮北林送飯、擦洗,一邊輔導著馮媛媛的功課,將兩個小家變成了一個大家。
這樣的日子過了2年,王秀峰一家的細心照顧,還是沒能留住馮北林。面對父親的離世,馮媛媛欲哭無淚,16歲本是花兒般燦爛的年紀,她卻陷入了生活的迷茫。
一句承諾,為孩子搭起一個家
馮北林彌留之際,望著馮媛媛久久不能閉目。見此情景,王秀峰做出了莊重的承諾:“只要我在,一定把馮媛媛撫養成人。”
“孩子的父母不在了,我們就要擔當起她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總不能讓他們流落街頭,絕不能讓孩子受委屈,絕不能耽誤了孩子的前程!”沒有過多考慮,馮清彥和王秀峰夫婦接下了照顧馮媛媛的重任,在他們看來,照顧馮媛媛是自己的本分和責任。有人提議孩子已經能自己照顧自己了,可以不用管了,但是馮清彥不同意,他說只要有自己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侄女的。妻子王秀峰也很支持他的決定:“血濃于水,不用商量也得我們來養活,苦一點累一點不算什么。”
家是孩子成長的最好港灣,如何重構馮媛媛這份缺失的愛?馮媛媛剛來時,王秀峰在腦海中反復思考著。“愛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潤滑劑,對,用一顆愛心去溫暖她!”王秀峰心想。
王秀峰每日早晨起床就給馮媛媛做飯,為馮媛媛洗衣,把馮媛媛當作自己的女兒一樣對待她。漸漸地,馮媛媛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逐漸改變,天天都非常開心,王秀峰用實際行動為馮媛媛搭起一個溫暖的家庭。
但是媛媛不知道的是,嬸嬸王秀峰一家的經濟條件并不好,為了給馮北林治病,還欠下五萬多元債務要還。伯伯還患有一身的慢性病,不能干重活,只能打些散工,并且長年需要吃藥,全家生活就靠王秀峰一人在工廠上班,生活的壓力像一塊巨石壓在王秀峰的肩上。但馮清彥王秀峰夫婦并沒有退縮,為了當好侄女的“爸爸、媽媽”,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只為兌現對弟弟的承諾。馮媛媛對于他們而言,不僅多了一份碗筷,更是多了一份責任、一份擔當、一份辛勞。
堅持不懈,讓孩子“煥然一新”
王秀峰照顧馮媛媛看似尋常,但是難在日復一日地堅守,何況這一照顧就是十五年。
王秀峰雖然不認識字,但相信每個生命都應該被尊重,王秀峰盡己所能照顧馮媛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馮媛媛受到最好的教育。馮媛媛漸漸起了變化,從過去一言不發到現在會對家里人打招呼,從過去面無表情到現在笑容燦爛,從過去無助到如今一天天健康長大。王秀峰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鄰居和娘家人都曾對王秀峰的付出與堅持表示不理解,認為她日子過得太辛苦了?赏跣惴鍏s說:“馮媛媛也是我們自己家人,照顧自己家人都是應該的。”
在鄰居眼中,王秀峰是吃苦耐勞、熱心善良的好鄰居、好人;在兒子與丈夫眼中,她是孝老愛親的好母親、好妻子。
“她對馮媛媛照顧真的是無微不至,以前孩子看上去都是邋里邋遢的,你看現在變化多大,干干凈凈的,多虧她嬸。”鄰居對王秀峰贊不絕口。
“我媽對這個家付出得太多了,家里每天的大事小情都離不開她,她對我和媛媛妹妹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還經常和我說要像親妹妹一樣對她。”說起母親王秀峰,兒子激動地說。
王秀峰不僅給馮媛媛搭起一個家,還用愛為她撐起一把保護傘,把她放在手心視作寶玉,為她畫出一片希望的晴空,讓她健康快樂地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