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區
- 湖北省
- 武漢
- 宜昌
- 黃石
- 襄陽
- 十堰
- 荊州
- 荊門
- 鄂州
- 名人
- 神龍架
- 孝感
- 黃岡
- 咸寧
- 隨州
- 仙桃
- 潛江
- 天門
- 恩施
陳益凡,男,漢族,出生于1963年8月,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鳳靈街道城東路社區居民。先是自己下崗后,妻子因家境貧寒不辭而別;緊接著母親因父親去世傷心過度,一病不起;第二年,弟弟又患上行動不便的“怪病”……面對命運接二連三的考驗,他并沒有畏懼,而是選擇了堅強面對,盡心盡力照顧家人。
一個堅強漢子 接連遭遇厄運不低頭
1996年,陳益凡因所在的縣農機廠企業不景氣破產,他也因此下崗失業,在這窘迫關頭,老父親因病去世,母親一病不起,妻子又撇下他和女兒不辭而別。從那以后,為了養家糊口,他在縣城四處打零工,下水道清淤、建筑工地搬磚、蹬人力三輪車載客……再臟再苦的活都咬緊牙關干。
那時每天打工再苦再累,對于陳益凡來說都算不了什么,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年近七旬的老母親。因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老人悲傷過度,就此一病不起。除了早出晚歸打零工,陳益凡每天還要照顧臥床不起的母親,操心正上高中的女兒,照顧癱瘓的弟弟。
一場無妄之災 在外打工的弟弟患“怪病”
正當陳益凡憑一己之力苦苦支撐的時候,在外地打工的弟弟陳益山又傳來身患怪病的消息。陳益山比哥哥小四歲,初中畢業后,便一直跟著父親學木匠,后來憑著這個手藝到處打工賺錢。1998年秋天,陳益山正在西藏當雄縣一處建筑工地做木工,突然一陣暈眩,昏厥倒地。經醫生檢查發現,陳益山因長期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導致神經被壓迫,引發腦梗塞。經過全力救治,陳益山總算撿回一條性命,待病情穩定后,由于無力支付高昂的醫藥費,又因弟弟在兩年前就已離婚,獨自一人無依無靠,陳益凡只好遠赴西藏,把行動不便的弟弟接回家照顧。
剛回家那陣子,陳益山還可以自己拄著拐杖行走,2005年徹底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不得不成天臥床養病。在此期間,陳益凡東挪西借,籌錢送弟弟四處醫治,但病情始終毫無起色。從那以后,癱瘓在床的陳益山只能眼睜睜看著哥哥為了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做早飯,伺候他和母親的吃喝拉撒,隨后匆忙出門打工,中午又趕回家做午飯,晚上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里還要照顧兩個病人到深夜。
一份暖心堅持 照顧23年弟弟有了好轉
在陳益凡的精心護理下,臥床12年的母親活到80歲安然離世。由于弟弟免疫力低下,一場感冒就可能引發各種并發癥,陳益凡不敢有絲毫疏忽大意。雖然自從弟弟生病以來,社區就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為他最大限度地爭取了城鎮低保、大病救助和臨時生活救助,但依然遠遠不能滿足弟弟的醫療和生活費用。為此,陳益凡不得不精打細算,一分一毫地用好自己的退休金和弟弟的救助金。為了保障弟弟的營養,他每天買回新鮮肉食和時令蔬菜,變著花樣為弟弟烹調可口又健康的飯菜。
由于長期臥床,弟弟臀部的潰傷久治不愈,陳益凡虛心向醫生請教,買回醫療器械和藥物,學著為弟弟清除潰爛的結痂,清洗創面。為了貼補家用,他從2014年起抽出下午時間,幫助小區雙職工家庭臨時照看小孩,這樣每月有四五百元收入。由于他有耐心、責任心強,照顧娃娃細心周到,受到小孩家長的一致好評。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陳益凡堅持不懈的悉心照料下,弟弟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轉,如今,弟弟的思維和語言功能基本恢復,原來麻木、僵硬的上肢也開始變得比較靈活,可以自己吃喝了。為了幫助弟弟排解精神上的寂寞,陳益凡買回一部智能手機,鼓勵弟弟學會上網與外界交流。在上網聊天交友過程中,弟弟與天南地北的殘疾網友相互學習、相互鼓舞,慢慢找回了生活的自信,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增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
一句深情承諾 只要我在一天就要照顧弟弟一天
最溫馨的時光,對于兩兄弟來說莫過于夜晚。陳益凡每天晚上一面小心翼翼為弟弟翻身、擦洗身子,一面跟他一起回憶小時候全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每到動情處,陳益山總忍不住熱淚縱橫地說,“哥哥,要是沒有你這么多年的照顧,恐怕我墳頭的草都長得老高了,我這輩子咋個報答你啊!”每當這時候,陳益凡總是輕輕地安慰他,“我們是手足兄弟,兄弟之情只有今生沒有來世,只要我在一天,就要照顧你一天。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會讓你餓著!
不過,見慣了人情冷暖,經歷了世間風雨,堅強的陳益凡也有害怕的時候。他最憂心的是,假如哪一天自己先一步離開人世,癱瘓在床的弟弟日子怎么過?為了解除陳益凡的顧慮,社區不僅為陳益山辦理城鎮低保和殘疾人護理補貼,又為他申報每月各種補貼費用大約800多元。
23年,在歲月的長河中雖是一瞬,但陳益凡以親情的堅守,以最堅強的毅力,用最樸實的真情悉心照顧癱瘓的弟弟,向社會詮釋了什么是手足情,什么是人間愛。
|